西安海关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保税核销工作取得成效
西安高新综保区封关运行一年以来, 西安海关积极创新稽查理念,强调“企业自律、引入中介”,由海关单一执法向社会中介共同参与转变,积极营造“海关监管、企业自管、社会共管”的良好氛围。为三星、美光等重点投资项目量身定制监管方案。西安高新综保区、出口加工B区全年共引入中介14次,补征税款7.6万元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一、认真部署,科学考评
西安海关依据西安高新综保区中介绩效考核办法,从审计效率、审计准确率等方面,对中介完成的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,并及时与中介进行沟通,提出改进措施,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进行适情委托。2014年,两区对海关所选定的所有中介机构均委托了审计项目,并依据评估结果,采取双向自愿的原则,对于不同实力的中介赋予不同的任务。在与所有中介协商的基础上,结合两区企业规模,制定出2类6档基础取费标准,实现委托费用的相对标准化,防范非执法领域廉政风险。
二、狠抓节点,稳步推进
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,狠抓3个节点:(一)抓住内销节点。结合两区化工、电子企业较多,进行边角料、副产品、设备出区内销的核查工作,先后对三星电子、美光半导体、韩松电子等5家企业边角料、副产品等的内销情况进行了核查。(二)抓住报核前申报单耗节点。对于单耗变化较大的企业,开展单耗核查工作,对2家企业报核前申报的单耗进行了核查。(三)抓住结转节点。开展封关运行后结转设备的核查工作,先后核查企业12家,并对封关运行前国产设备入区的情况进行了核查,核查总金额2.6亿元。
三、优势互补,提升效能
发挥海关掌握货物流、信息流风的优势,进行风险分析,提出核查重点。发挥中介机构对企业内控机制、资金流、账载数据熟悉的优势,从账载数据中提取、核算损耗,核查资金流。2014年底,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,用产品成本计算法对企业的副产品成本价进行了核定。通过一年的核查,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关务与财务配合不畅问题,向企业提出了改进内控的整改建议,并宣讲了海关政策,得到了企业的认可。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。对中介进行海关内销保税货物完税价格办法、单耗管理办法等的培训,使中介对海关的核查重点能更好地理解。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,规范企业自律行为,提高海关整体监管效能和震慑力。